我的出书经历 ——对当代出版业的散记杂说之一

日期:2024-08-09 14:57:33 浏览:

我已经有近20年没有怎么,自然最多算是不入流的业余写作者,或者说是一个再次爬格子的酸溜溜的小文人。

2022年五一假期闲时看书有感加上借钱给别人用被骗,我猛然醒悟,还是应该发挥一点个人的爱好,写一些可能有用的东西,要比白白浪费大好时光强。我于是沉下心写作,而辛苦苦写好的书稿都不知该如何投寄,自己眼前一片黑,想着都觉得滑稽可笑在这期间,我把挑灯夜战、反复修改的节目剧《少儿好游戏》剧本用快递分别邮寄给北京某大电视台少儿节目两因为用手机收的其地址是两个地方,结果是一份因接收件人不详而原路退回,一份石沉大海。我投给其它出版社的书稿在漫长的等待中,也是没有一丝回音。

我转而向以前的文友请教,文友笑我太落伍了,出书早就推向市场了,要自己花钱买书号,我竟然还不知晓。我不太相信,就用手机查找出版社的联系电话,电话打通之后详细了解,才知道他们是出版代理公司,最低开价5万元。这家说出5万元的公司还自称是某省的某大学出版社,并看了我的书稿,说只要我交了定金,随时都可以出版,半年之内书可以面世。真是吓死人,难道个人出书也要成为有钱人的特权?穷酸的知识人只能是望洋兴叹吗?花钱才可以买到书号,我感觉世道真是变了,我成了一位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我一时成为一只无头苍蝇——瞎闯乱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可怜巴巴的。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的一位中学老师也准备出一本书,我搭乘老师的关系,与某出版代理公司签好正式合同与补充协议,分两次共计交上2万元费用。补充协议主要是对方答应可以帮着销售书,而且是二八分成,并寄给我100本样书。我想如果能销掉两千本以上,就能把自己的投资收回来,还可以得一点辛苦的稿费。也许是谁的孩子谁偏爱,我自认我的书稿《少儿好时光》一书主题是呼吁减轻孩子学习负担,让孩子回归大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全面成长。这符合时代要求,而且作品题材广泛,每篇稿子短小精炼,适合孩子与家长阅读,如果能公开发行,至少可以销售一万本以上。

在焦急的期盼中,2023年1月份,这家出版代理公司把10本样书邮寄过来。我看了非常惊喜,自己的成果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结果。过了一些日子,我打手机给代理公司的具办人,询问代理发行与另外90本赠书的事,他要么不接手机,要么让我再耐心等一段时间,而先前多是对方主动联系和催促我。

我不放心,询问我的那位恩师。恩师电话里说:“我这两天刚知道,我们的书号是电子书号,应该无法在新华书店销售,我们师徒俩都上当受骗了。”

我一下子蒙了,像被人当头打了一棍子。原来现在的出版业还有这么多的道道,真是害人不浅,尤其是对新人,更是处处有陷阱。我只好是病人喝中药——把苦往自己肚子喝。最后,这家代理公司连一本书也没有帮我销出去,自然不会有一分钱的稿费,就连他们尚欠我的90本样书也没有踪影了。我后悔不已,这样出书有什么意义呢?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吗?

我自费出的这本书,代理公司的所谓校对人员极不负责任,或者说是没有什么水平,把我写对的地方都能改错三十多处。我当时吓出一身冷汗,要不是已经交过费用,我想立即停止出书。

一年多来,我只要打开手机,寻找有关信息,甚至是用手机看电视台播放的新闻时,接到最多的电话是出版代理公司打来的,而且还自称是某某出版社,看到最多的广告也是出版代理公司的,代理公司真是无孔不入,让我防不胜防,苦恼不止。而且他们多有套路,一旦交了定金,就会被牵着鼻子走。我的好几位文友都经历过,叙起来都是连连摇头,唉声叹气。

真心期望我们的出版主管部门,对此不正常的情况严加管理,依法依规治理,让出版业,尤其是出版代理公司能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兼顾,最好是社会效益的地位能更高一些,才能真正繁荣我们的文化事业,让我们的中华文化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目前,我虽然已经写有7本书稿与3个剧本,分别是散文集《少儿好游戏》、《乡野风土人物》、4卷系列散文集《少儿好时光》、少儿纪实小说集《少年春来》(暂定名)与系列剧《少儿好游戏展播》(已写45集,预计约有120集),以及两个都在四万多字的剧本《少儿好时光》(与散文集同名)、《后娘》。对这些稿子,我自己比较满意,文学前辈与文友看了都说不错(也可能是恭维我),但是我不敢,也不愿再找出版代理公司,希望能有出版社与电视台或少儿节目制作公司伸出援助之手,在百忙中看一下我的书稿与剧本,是否有出版或拍摄制作的价值。如果需要改动,甚至推倒重写,我一定下功夫修改;真要是没有什么价值,或者是分文不值,我就把它们焚之一炬,专心跟小区的男人们打牌去了。

说打牌只是气话,我自然舍不得。我会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写作下去,我坚信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同时,我不相信我遇不到一位伯乐,虽然我不是千里马,但我争取做百里马、十里马,不停蹄地奔跑下去,终能致千里,乃至万里。

唐代大文豪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时代,在文学与文化界“伯乐”真是这么稀缺吗?(刘春来)

 

(作者:刘春来,在公开发行的报刊及网络等媒体,发表散文、小说、杂文等近60篇,出版散文集一部。另有6部散文集、1部小说集和2部电影剧本、1部节目剧,加上其他稿子,共约110万字,待出版、待拍摄或待修改。)

 

 

                           编辑:傅友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