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文的长与短 ——对当代出版业的散记杂说之三

日期:2024-08-09 15:03:44 浏览:

我在前几日所写的《报刊社的用稿时间》一文里提到关于散文长与短的问题,只是蜻蜓点水似的一笔带过,本文想详细说一下关于散文的长短问题。至于说文学与文化之外的文章的长与短,因为我拜读得不多,不好妄加评说。

我是20225月重新打字开始写作的,为了尽快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欣赏与借鉴水平,我2023年自费订阅三种全年的文学期刊与政论期刊,其中一份是国家级综合文学月刊,在12期的杂志里除了两期同题材的应景散文,也可以说是命题散文,基本都是字数在一万左右的散文。文学杂志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如此发命题散文也应该可以理解,而其它发表的散文竟然都是长篇大文,有的能多达1万多字,也可以说是鸿篇巨著式的散文,甚是洋洋大观,有一些长散文的确不错,令人叹服,但有一些读起来实在是不敢恭维,如同嚼蜡似的,让人并没有什么收获,感觉是受骗了一般。今年,我就弃之不订了。也许是我欣赏水平有限,才在这里大惊小怪的。再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编辑们不必把我说的情况放在心里。

这也应该不影响我提问:散文就一定是写得长才好,甚至是越长越好吗?短散文就没有值得发表的吗?或者说就没有好的吗?大型月刊每年集中发几期短小简练又有新义的散文不是更好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可以多发几篇,还可以多扶植一些文学新人,更可以增加订阅量。这样不只是两全其美,已经是三全其美,加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已经是五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难道还有其它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记得我们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里,就毫不留情地批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赶快扔到垃圾桶离去”。这样严厉的忠告,就被一些人忘记得一干二净吗?还是毛主席的这一文化(包含文学)思想已经过时了吗?应该是真理永远不会过时,并能永放光芒。

我去年7月份特意购买一本某著名出版社推出的《2022年散文精选》,里面基本上也是以长篇散文为主。静下心来详读细品,有的散文确实是上乘的,也有不少散文啰里啰嗦,不知所云,或者过于肤浅,根本不值得阅读。我作为一名八十年代后期毕业的中文系大专生,怎么就读不懂大编辑下功夫精选的散文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向文友请教。他们有的沉默不语,只是憨笑着;有的含蓄地说现在的文学界水深,有潜规则;有的直截了当地说写短了,就挣不到稿费了;当然,也有人说我是水平不够,仍需继续努力。

现在文学界是不是这个世道,我不清楚,也不想以小心之心瞎猜。我向来不愿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反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更不主张以讹传讹把文学界说得乌烟瘴气,文学界的主流还是好的。我主张公平竞争,扶植新人,反对按职排位,更反对相互利用,以利于我们能出现更多文学人才,做到百花齐放,而不是报刊上老是那一些人的面孔,似乎我们的文学后继无人了,似乎就是他们的文章好,好得让人顶礼膜拜,好得没有了其他作者的位置。

这么多年,网络上的写作者大量出现,成为红人,然后才可以快速走上纸质媒体,不正是对我们纸质文学媒体的最大讽刺吗?当然,更值得纸质媒体反思,更是对纸质媒体的鞭策。不然,纸质媒体人可能是脸都不会红一下,也更不思不知不愿改进了。长其以往,相关纸质媒体人的脸可能连红的机会都就没有了。有过之而不改,则是昏头;有过能改之,善莫大焉。

我不是说长散文都不好,有的长散文,包括长篇报告文学,也能让读者爱不释手。记得我20年之前拜读苏挺海写的《通天状》、李昌平写的《我向总理说实话》和陈桂棣、桃春写的《中国农民调查》等书都有至少10多万字,我是连天加夜地看完的,叹服他们的大笔手,并深受感动。

散文的长与短,包括一切文学作品、文章、集子或书的长与短都不是关键,但是能短则短不是更好吗?报刊社和出版社多刊发短作品短文章总比多发表长作品长文章要好。

好像是听说,国家花大价钱扶植我们的文学期刊与出版社,那这些文学部门与文化单位不更应该全心全意地服务读者与作者吗?不然,怎么对待起自己的职责与良心呢?

如果网络上流传的某某文联副主席、某某作协主席所发表的低水平诗文是真的,那文学界还真是也有腐败吗?不好一口否定,那腐败真是无孔不入了。如果文学界,乃至文化界真的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让他人无法进入,实在是太可怕,太可气,太可恶。

恳请并呼吁我们的有关部门不能再等闲视之,要认真提前治理,不然就是养虎为患,就会祸害无穷。毒教材是怎么出现的?低级文学是怎么流向市场的?暴力文学是怎么诱惑青少年的?这些还不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吗?还不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吗?还不值得我们规范管理与严格治理吗?

我不想得罪任何人,也得罪不起高高在上的编辑们,只想一吐为快地说出堵在自己心里的话,要不然实在是憋得难受极了。至于我个人的写作之路会不会受阻,也就顾不得了,至少是替同病相怜者说出了难言之语,更是期望能有更多的文学与文化新人脱颖而出,以更好地繁荣我们的文学与文化。

我的思想和看法可能偏激,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出发点是好的,但愿不会被人曲解,乃至憎恶至极。若如此,我心足矣。(刘春来)

 

(作者:刘春来,在公开发行的报刊及网络等媒体,发表散文、小说、杂文等近60篇,出版散文集一部。另有6部散文集、1部小说集和2部电影剧本、1部节目剧,加上其他稿子,共约110万字,待出版、待拍摄或待修改。)

 

    编辑:傅友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